形态描述
鉴别特征 体尾背腹扁平,覆以大小一致的粒鳞,无鬣鳞,鼓膜深陷,雌雄均具有股孔。
形态 全长雄蜥(138 + 280) mm,雌蜥(122+253)mm。蜡皮蜥颜色变异较大。背面一般为灰棕色或深棕色,头后至尾基部满布橘黄或橘红色圆眼状斑;体侧一般为橘黄或橘红与棕色或蓝色相间之横纹;四肢及尾正脊有浅沙黄色小点;雌蜥上述色斑不鲜艳,幼体背部色深,有浅沙黄色条纹而不是分散的圆斑;腹面一般为乳黄色,无斑或有深蓝色麻点;尾部呈鲜艳的砖红色。头高而窄长,头宽为头长的三分之二左右。吻端圆钝,略超出下领,吻长略大于眼耳间距,眼眶直径大于鼓膜直径,鼓膜大而深陷。吻棱较钝,与上睫脊相连续,两颊内陷,鼻孔椭圆形,位于单枚鼻鳞之上,具瓣膜,开口朝向后外方,鼻鳞与吻鳞、第一上唇鳞之间有2-3排小鳞;吻背、前额及头顶两眼间鳞略大、具棱,其余均为小粒鳞。眼眶下方有一行长形大鳞,围绕眼眶排列;上、下唇鳞均为8-9枚,个别为10,偶有一侧为7或11者,上唇鳞内侧有1-2行大鳞与上唇缘平行,颏鳞长宽约相等,颔片一对;下唇鳞内侧前部有3行大鳞。体背腹扁平,无鬣鳞,背面粒鳞并列,颈侧及体侧皮肤松弛,固定标本成绉褶状。咽喉部有二横肤褶,后褶比前褶明显。胸腹部鳞大而平滑,覆瓦状排列,前部成斜行,后部略成横行。后肢强壮,第III趾基部内侧有3至5枚三角形大鳞,四肢前缘背侧有覆瓦状排列的大鳞,股部腹面每侧有股孔13-18个,一般为13-15,也有一侧多达19个者,常左右两侧数目不一致。尾较发达,基部粗壮而扁平,尾长为头体长的两倍以上,尾背粒鳞具棱,略呈覆瓦状横行排列,腹面覆以平滑之大鳞,向腹后部随鳞片减小逐渐起棱。
形态 全长雄蜥(138 + 280) mm,雌蜥(122+253)mm。蜡皮蜥颜色变异较大。背面一般为灰棕色或深棕色,头后至尾基部满布橘黄或橘红色圆眼状斑;体侧一般为橘黄或橘红与棕色或蓝色相间之横纹;四肢及尾正脊有浅沙黄色小点;雌蜥上述色斑不鲜艳,幼体背部色深,有浅沙黄色条纹而不是分散的圆斑;腹面一般为乳黄色,无斑或有深蓝色麻点;尾部呈鲜艳的砖红色。头高而窄长,头宽为头长的三分之二左右。吻端圆钝,略超出下领,吻长略大于眼耳间距,眼眶直径大于鼓膜直径,鼓膜大而深陷。吻棱较钝,与上睫脊相连续,两颊内陷,鼻孔椭圆形,位于单枚鼻鳞之上,具瓣膜,开口朝向后外方,鼻鳞与吻鳞、第一上唇鳞之间有2-3排小鳞;吻背、前额及头顶两眼间鳞略大、具棱,其余均为小粒鳞。眼眶下方有一行长形大鳞,围绕眼眶排列;上、下唇鳞均为8-9枚,个别为10,偶有一侧为7或11者,上唇鳞内侧有1-2行大鳞与上唇缘平行,颏鳞长宽约相等,颔片一对;下唇鳞内侧前部有3行大鳞。体背腹扁平,无鬣鳞,背面粒鳞并列,颈侧及体侧皮肤松弛,固定标本成绉褶状。咽喉部有二横肤褶,后褶比前褶明显。胸腹部鳞大而平滑,覆瓦状排列,前部成斜行,后部略成横行。后肢强壮,第III趾基部内侧有3至5枚三角形大鳞,四肢前缘背侧有覆瓦状排列的大鳞,股部腹面每侧有股孔13-18个,一般为13-15,也有一侧多达19个者,常左右两侧数目不一致。尾较发达,基部粗壮而扁平,尾长为头体长的两倍以上,尾背粒鳞具棱,略呈覆瓦状横行排列,腹面覆以平滑之大鳞,向腹后部随鳞片减小逐渐起棱。
大小
全长雄蜥(138 + 280) mm,雌蜥(122+253)mm。
生物学
生物学资料 生活于南方海滨地区。可用足及吻挖洞,雄雌成对居于洞内,杂食性。受惊扰时肋骨支持体侧皮肤向外扩展为扁平状。卵生,6-7月产卵,每一雌蜥产卵2-4枚,曾在室内饲养一雌蜥于7月22日产卵2枚,其一卵径为20.5mm * 13.2mm。
生境信息
生活于南方海滨地区。可用足及吻挖洞,雄雌成对居于洞内,杂食性。受惊扰时肋骨支持体侧皮肤向外扩展为扁平状。
繁殖特征
卵生,6-7月产卵,每一雌蜥产卵2-4枚,曾在室内饲养一雌蜥于7月22日产卵2枚,其一卵径为20.5mm * 13.2mm。
国外分布
越南
国内分布
广东(广州、徐闻)、澳门、海南(海口、陵水、乐东)、广西(北流)。
经济意义
经济意义 蜡皮蜥干燥全体入药。将生活成蜥处死,剖腹去内脏烘干或晒干即成中药。有滋补功能,主治小儿疳积,用量一只(中国药用动物志, 1983: 306)。
经济用途
经济意义 蜡皮蜥干燥全体入药。将生活成蜥处死,剖腹去内脏烘干或晒干即成中药。有滋补功能,主治小儿疳积,用量一只(中国药用动物志, 1983: 306)。
分类讨论
查看标本 广东:广州10♂♂(CIB655016-21, 655023-25, 655028) 11♀♀(CIB655029-34, 655036-40)。
海南:海口市10 ♂ ♂ (CIB64 III 5051, 64 III 6867-68, 64 III 6871-72、 64 III 6876-77, 64 III 6879-81),乐东4♂♂ (CIB64 III 6731-34) 3♀♀(CIB64 III 6838-40)。
核型资料:蜡皮蜥的染色体组型2n =36。12条大型染色体,24条微小染色体。第一组只第一对具中部着丝点的大型染色体,长臂有随体。第二组包括第二、三、四、五、六对中部着丝点大型染色体。第三组包括12对微小染色体(容寿柏等,1987:164)。
海南:海口市10 ♂ ♂ (CIB64 III 5051, 64 III 6867-68, 64 III 6871-72、 64 III 6876-77, 64 III 6879-81),乐东4♂♂ (CIB64 III 6731-34) 3♀♀(CIB64 III 6838-40)。
核型资料:蜡皮蜥的染色体组型2n =36。12条大型染色体,24条微小染色体。第一组只第一对具中部着丝点的大型染色体,长臂有随体。第二组包括第二、三、四、五、六对中部着丝点大型染色体。第三组包括12对微小染色体(容寿柏等,1987:164)。